我区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推进经济平稳运行。2022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0.3%;工业增加值增长10%;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分别增长2%、4%。
工业发展提质增效。助力国网新疆电力公司、华电乌热电稳步发展,工业总产值分别增长13.89%、19.41%。申报“小升规”企业2家、自治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家。围绕自治区“八大产业集群”和全市“6+4”产业体系布局,加强食品产业发展,产业园区建成污水处理厂1座,成功引进聚创医药等18家企业入驻,入园企业达258家,实现总产值10.8亿元,增长2.9%。
现代服务业更具活力。会展片区总部经济蓬勃发展,辐射带动高端商务、金融保险、现代商贸等产业聚集。第七届中国—亚欧博览会我区签约项目3项、金额达111.15亿元,会展中心“家博会”“食博会”等10余个展会品牌影响力持续扩大,会展经济健康发展。成功举办新春灯会、电音节、冰雪游等各类特色活动,吸引40万游客赏花灯、吃美食、畅游冰雪。成功推出“那片花海”乡村旅游精品路线,市民游览体验和休闲生活不断丰富。
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持续调整优化种养殖结构,鼓励农村经营主体种植高产饲草料1219.1亩、优质蔬菜662.2亩,建立标准化配种冷配点1处,完成300头配种黄牛改良任务。实施农村道路、户厕改造等基础设施项目12项,农村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搭建农产品产销直通车,销售果蔬800余吨,发放各类惠农补贴288.2万元,带动农牧民扩产增收。
扩大内需稳步推进。充分发挥大项目办统筹协调作用,落实“五个一批”要求,储备项目271项、总投资1594亿元,实施教育、医疗等重点项目135项,吸引社会投资73项,完成投资175.6亿元。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及地方政府专项债5.59亿元。与新疆城建(集团)等13家企业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新疆重维、水发集团等50余家企业区域总部成功落地,引进区外到位资金163.37亿元。加快消费回补和潜力释放,推动房产、汽车等企业开展系列促销活动,鼓励友好集团、汇嘉时代等企业开展“年货进小区”活动。稳步推进夜间经济“三区”建设,打造华凌夜市、摩界文创园区、水清木华深夜食堂、“会展星天地”大型夜间集市,丰富新“夜”态。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启动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三年行动,深入推进自治区、市优化营商环境政策措施落地见效,累计全口径留抵退税38.19亿元,新增减税降费2.59亿元,减免房租1244.1万元。1.28万家个体工商户和中小微企业获得4.26亿元各类支持,挖掘用工岗位8416个,解决就业2881人。健全领导干部联系走访企业制度,为企业送政策、送服务300余次,解决问题95件,不断提振企业发展信心,新增各类市场主体5990户。
空间布局更加优化。紧紧围绕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启动水磨沟区空间战略规划编制,以煤炭采空区综合治理为核心,以创建森林城市、活力城市、创新城市为目标,打造乌鲁木齐城东生态科创大走廊。推进水磨沟风景名胜区规划调整,优化整合方案已通过国家审查,进一步释放城区发展空间。
基础设施更加完善。投入2.71亿元,新(续)建会展经十路等道路13条。实施再生水利用项目4个。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昆仑路东延等新建道路实现雨雪资源化利用,城市水电路气等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实施改造老旧小区22个、棚户区房屋功能完善400户,惠及群众1.8万余人。
民生实事全面落实。建设创业社区试点4个,新增创业952人、带动就业314人。新(改扩)建幼儿园3所、托育机构2个,新增园位1080个、托位85个。新(改)建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1个,社区(村)日间照料站13个,完成200名老人家庭适老化改造。组建家庭医生服务团队80支,完成签约服务30.5万人。新建慢行绿道5条,环卫公厕8座,停车场2处,新增停车泊位1111个。完善数字城管、12345热线二级平台机制体制,解决各类群众诉求12.8万件。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技工学校完成职业培训1.3万人次,新增城镇就业1.8万人、创业3109人,“零就业”家庭24小时动态清零。组建教育集团2个,新(续)建中小学校4所。持续保持学前教育普惠性覆盖率高于80%、公办园幼儿占比高于50%,荣获“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先进区县”称号,辖区群众教育满意度不断提升。水磨沟区人民医院、中医院、妇幼保健院加快建设,建成卫生服务中心(站)82个,持续实施全民免费健康体检工程。深入实施全民参保,农村户籍人口、医疗救助对象参保率达100%。编排《阳光照耀天山,共筑美好新疆》等精品节目6个,举办各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惠民演出35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