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信息公开> 规划公开> 正文    
信息公开
水磨沟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发表时间:2022-01-09 07:03:39 点击次数:
目 
前   言1
第一章 发展基础和环境2
第一节 发展基础2
第二节 发展环境4
第三节 2035年远景目标6
第二章 “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8
第一节 指导思想8
第二节 基本原则9
第三节 发展目标11
第四节 发展思路13
第三章 坚持创新核心地位,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17
第一节 构建创新发展新优势19
第二节 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19
第三节 激发人才创新活力20
第四节 完善科技创新机制21
第四章 坚持做强做优做活实体经济,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23
第一节 推动工业强基增效23
第二节 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26
第三节 大力发展文旅产业29
第四节 推进农业提质增效32
第五节 积极发展数字经济33
第五章 坚持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34
第一节 融入新发展格局34
第二节 扩大有效投资34
第三节 促进消费升级35
第四节 提升招商引资水平37
第六章 坚持全面深化改革,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38
第一节 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38
第二节 深化财税金融改革39
第三节 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39
第四节 完善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40
第五节 优化提升营商环境40
第六节 完善社会信用体系41
第七章 坚持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建设现代化城区42
第一节 优化国土空间布局42
第二节 统筹推进老城区和新区建设43
第三节 推进兵地融合发展44
第四节 坚持推进新型城镇化45
第五节 扎实推进乡村振兴46
第六节 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47
第八章 坚持推进文化润疆,筑牢共同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49
第一节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49
第二节 深入实施文化润疆工程50
第三节 促进宗教和睦和谐50
第四节 提高社会文明程度51
第五节 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52
第六节 发展现代文化产业53
第九章 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努力建设美丽水磨沟区55
第一节 大力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55
第二节 实施最严格的生态保护制度56
第三节 持续推进污染防治57
第四节 全面提升生态系统质量58
第十章 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各族群众福祉61
第一节 推动实现高质量稳定就业61
第二节 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62
第三节 全面推进健康水磨沟区建设63
第四节 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65
第五节 加大住房保障力度66
第六节 健全完善公共安全保障体系66
第十一章 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更高水平
平安水磨沟区68
第一节 加强法治水磨沟区建设68
第二节 推进反恐维稳法治化常态化68
第三节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69
第十二章 加强党的领导,保证规划顺利实施71
第一节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71
第二节 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建设72
第三节 提高规划执行力和落实力73
第四节 做好监督评估73

前   言
水磨沟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2021—2025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根据《中共乌鲁木齐市水磨沟区委员会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未来十五年水磨沟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明确近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是指导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动纲领。科学编制实施《纲要》,对于完整准确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努力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生态良好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水磨沟区意义重大。


第一章  发展基础和环境
第一节  发展基础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也是水磨沟区发展史上极不平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五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稳定发展任务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亲切关怀下,在自治区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在乌鲁木齐市委的正确领导下,水磨沟区委团结带领全区各族干部群众,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第二次、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各项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实现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按照聚焦总目标、抓好“三件大事”、建设“六个首府”总体工作思路,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高质量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效,呈现出社会大局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为迈向长治久安奠定了坚实基础。暴恐活动多发频发势头得到遏制,宗教极端主义得到有效整治,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斗争取得阶段性成果,实现社会大局持续稳定;牢牢掌握疫情防控主动权,不断健全完善“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各项措施,落深落细“八项监测预警机制”,落实“四早”要求,面对两轮新冠肺炎疫情,先后用19天、18天实现新增确诊病例清零,疫情防控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胜利。

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综合实力显著提升,“十三五”期间,地区生产总值由267亿元增加到380.66亿元;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07亿元,较“十二五”期间增长37.8%;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较“十二五”期间增长63%。旅游业呈现井喷式增长,累计接待游客6036.2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5.8亿元,较“十二五”期间分别增长1.3倍、4.7倍。现代化城区建设迈出新步伐,城市交通网络初具规模,城市功能日趋完善。“三大攻坚战”取得新胜利,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取得积极成效,精准脱贫如期高质量完成,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持续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九项惠民工程”和“民生建设十件实事”持续深入推进。新增城镇就业9.98万人,是“十二五”末的1.6倍。全面深化改革持续深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阶段性成效显著,行政机关机构改革全面完成,“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国资国企发展稳步推进。民族团结不断进步,成功创建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更加牢固。宗教领域和谐和睦,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全面贯彻。自治区双拥模范示范区创建取得“三连冠”。科技创新活力持续迸发。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各族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不断丰富。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推进,全面依法治区成效显著。党的建设全面加强,执政基础更加坚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水磨沟区工作全面进入新时代、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


第二节  发展环境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水磨沟区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都存在着新的发展变化。从国际看,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不确定性明显增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但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从国内看,我国开启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制度优势显著,治理效能提升,经济长期向好,物质基础雄厚,人力资源丰富,市场空间广阔,发展韧性强劲,正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继续发展具有多方面优势和条件。从全疆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新疆工作,把新疆作为我国西北的战略屏障、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西部大开发重点地区、向西开放桥头堡以及“三基地一通道”,党中央关心关怀和全国对口援疆力度不断加大,特别是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的召开,为做好新时代新疆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从全市看,首府区位优势愈发凸显,面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首府在新发展格局中“西引东来”“东联西出”的独特区位优势更加突出,为首府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高水平动态平衡,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创造了发展新机遇。首府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中心区,各类政策叠加效应显现,集聚辐射功能优势明显,为首府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构建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高水平开放新格局注入强大动力。乌鲁木齐都市圈建设进一步辐射带动周边城市同城化和一体化发展,作为都市圈中心城市,首府通过健全区域协调发展机制等措施,在完善城市服务功能和提升城市现代化水平等方面将迎来广阔的发展前景。
从水磨沟区看,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机遇和优势。一是紧抓中央政策支持的发展机遇。党中央在统筹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发展进程中,把新疆作为国家安全战略屏障、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西部大开发重点地区、东联西出国际大通道、能源资源战略基地,给予一系列特殊政策支持。国务院出台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加大财税、金融、产业、用地、人才等政策支持力度,用好用活中央各项特殊政策,推动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市场优势和竞争优势,为推进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和转型升级培植新优势、拓展新空间。二是紧抓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双循环战略发展机遇。国家推动形成了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是我国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抉择。水磨沟区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和服务业产业优势,双循环战略有利于水磨沟区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扭住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在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等方面打造水磨沟区参与构建的完整内需体系,提升供给体系对水磨沟区需求的适配性,为激活更多新的经济增长点、增长极提供有力支撑。三是紧抓社会稳定红利重大机遇。水磨沟区坚持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总目标,坚决把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放在首位,始终紧绷反恐维稳这根弦,持续深化反恐斗争,实现了社会局势稳定、形势可控、趋势良好。水磨沟区“十四五”时期将形成全面稳定常态,稳定成效持续显现、稳定红利持续释放,将为水磨沟区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扩大招商引资营造更加良好的发展环境。四是紧抓乌鲁木齐都市圈发展机遇。乌鲁木齐市作为都市圈中心城市,聚焦辐射功能日益明显。水磨沟区作为乌鲁木齐市都市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必将借助都市圈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承接国际商贸、金融服务、文化交流、旅游目的地等都市圈发展职能,推动现代服务业基地提质增效,构建区域竞争新优势。    

在新的形势下,水磨沟区各级各部门和全体党员干部必须深刻我国将进入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发展阶段,深刻认识社会主要矛盾发展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深刻认识当前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新矛盾新挑战,自觉增强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保持战略定力,树立底线思维,发挥优势、用好机遇,乘势而上、积极作为,奋力推动水磨沟区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第三节  2035年远景目标
按照党中央、自治区党委对2035年远景目标的战略安排和乌鲁木齐市委的决策部署,从水磨沟区实际出发,提出与全国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景目标。
主要目标是:综合实力大幅提升,经济总量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迈上新台阶,创新能力显著提高,创新型城区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文化润疆取得重大成效,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人心,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城市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持续缩小,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社会大局持续稳定长期稳定,基本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长治久安基础更加坚实,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平安水区、健康水区、文明水区、富裕水区、幸福水区、美丽水区建设达到更高水平。


第二章 “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是水磨沟区乘势而上巩固社会稳定成果、推动高质量发展、融入新发展格局、迈向长治久安的关键五年。必须认真贯彻党中央,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乌鲁木齐市委、市人民政府决策部署,坚持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奠定社会主义现代化坚实基础。


第一节  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完整准确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牢牢扭住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依法治疆、团结稳疆、文化润疆、富民兴疆、长期建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以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保障,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经济行稳致远、社会安定和谐,努力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生态良好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水磨沟区。


第二节  基本原则
立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着眼2035年与全国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水磨沟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应遵循以下原则: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完善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提高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的能力和水平,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根本保证。
——坚持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坚持从战略上审视和谋划新疆工作,坚持把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作为新疆工作总目标,坚持以凝聚人心为根本,坚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坚持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紧贴民生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加强党对新疆工作的领导,确保新疆工作始终保持正确政治方向。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共同富裕方向,始终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维护人民根本利益,激发水磨沟区各族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促进社会公平,增进民生福祉,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坚持新发展理念。立足新发展阶段,把新发展理念贯穿于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加快融入新发展格局,切实转变发展方式,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坚持深化改革开放。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坚定不移扩大开放,加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破除制约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的体制机制障碍,强化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有利于调动全社会积极性的重大改革开放举措,持续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
——坚持系统观念。坚持全疆一盘棋,服务全疆稳定发展大局,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办好发展安全两件大事,把中央、自治区和乌鲁木齐市支持与发挥自身优势有机结合起来,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注重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挑战,实现发展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统一。
——坚持从水磨沟区实际出发。立足乌鲁木齐市对水磨沟区的定位要求,立足新时代新疆工作所处的历史方位、面临的国际环境和国内条件,立足水磨沟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条件、优势机遇和阶段性特征,紧扣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坚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稳中求进、扎实推进。


第三节  发展目标
着眼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综合考虑国内外发展趋势、新疆发展环境和乌鲁木齐市发展条件,结合水磨沟区实际,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坚持守正和创新相统一,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要努力实现以下主要目标。
——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在质量和效益明显提升的基础上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增长潜力充分发挥,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保持在合理区间、各年度视情提出,经济结构更加优化,创新能力不断提升。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构建,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进一步增强,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
——深化改革取得新进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产权制度改革和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加快推进,公平竞争制度更加健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市场主体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得到持续有效激发。
——民族团结实现新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切实增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巩固发展,各族群众的国家和中华民族认同情感纽带更加牢固,民族团结的思想基石更加坚实。自治区民族团结示范区创建成果持续巩固。
——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文化润疆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牢固树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产业体系不断健全,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中华文化的主体地位切实巩固,各族群众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明显提高。
——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得到优化,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能源资源开发利用率大幅提升,能耗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碳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生态保护和修复机制基本形成,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美丽水磨沟区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
——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社会就业更加充分、更加稳定、更高质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地区生产总值增长基本同步,分配结构更加合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显著提升,教育现代化加快进步,健康水磨沟区建设稳步实施,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卫生健康体系更加完善,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得到更好满足。
——城市建设取得新突破。紧抓乌鲁木齐都市圈中心城市建设历史机遇,优化城乡空间发展布局,完善综合交通体系,提升城区发展综合承载力和服务功能,激发东部三村发展新动能,提高城乡融合发展质量,打造现代化国际化城市建设示范区。
——社会稳定开创新局面。社会稳定成果持续巩固深化,反恐维稳实现法治化常态化,“三股势力”滋生蔓延土壤得到有效治理,保持社会大局持续稳定长期稳定,实现更有利于长治久安的根本性变化。

——社会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依法治区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更加健全,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建设取得积极进展,社会公平正义进一步彰显,政府作用更好发挥,行政效率和公信力明显加强,社会治理法治化、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体制机制不断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能力显著增强,自然灾害防御水平明显提升,发展安全保障更加有力。


第四节  发展思路
紧抓首府“五大中心区”建设和乌鲁木齐都市圈建设发展机遇,充分发挥水磨沟区在乌鲁木齐市中心城区的区位优势、资源环境优势,按照“生态固本、文化强基、产业协同”的发展战略,贯彻落实“一带两区五基地八大产业”发展布局,以文旅融合厚植城区底蕴,以现代服务业升级提升城区品质,以科技创新赋能城区发展,以老城区改造加速城区有机更新,以乡村振兴助推城乡提质扩容,加强产城融合和产业功能布局,将水磨沟区建成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现代服务业基地和全疆引领高质量发展文旅融合产业示范区、宜居宜业宜养生活样板区。
“一带” :
水磨河新秀带。以水磨河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改造为基础,以人文历史资源挖掘、城市功能融入、多元化业态引导为抓手,引导以居民游憩为主体的商业业态聚集,打造生态景观与人文历史深度融合的旅游景观带,努力建设自然与城市共生、历史与文化交融、绿色与健康引领的城市滨水公共绿色空间和生态廊道。
“两区”:
1.文旅融合发展产业示范区。贯彻“以文促旅,以旅彰文”发展主线,挖掘丝绸之路、历史名人、民间非遗、红色教育、农牧民俗等文化资源,发挥东部三村、“三山一河”、六馆一心、“7坊街”、馕文化产业园的旅游资源优势,以文化为灵魂、旅游作载体,促进旅游和文化深度融合,打造乡村旅游、工业旅游、文化创意旅游、康养旅游、红色旅游、生态旅游等产业集聚区。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原则,多元化培育文旅市场主体,发挥产业带动作用,推动文化旅游全域化、全景化、全产业链化融合发展,将水磨沟区打造成乌鲁木齐市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
2.宜居宜业宜养生活样板区。依托水磨沟区开阔的生态空间和优越的自然人文资源,大力实施4大生态公园、水磨河生态廊道和水塔山、清泉山、温泉山等生态提升改造工程,推进“7坊街”、工业文化、文化创意等文化产业发展,促进生态与人文深度交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以会展片区现代服务业基地为引领,优化总部经济、房地产业、文体创意、商贸物流、科技创新、食品工业、休闲旅游、健康养老等产业布局,推进经济多元化、聚集化发展,推动创新引领、活力四射、机制完善、功能齐全、产业兴旺的现代化城区建设,促进景区、园区、城区深度融合,将水磨沟区打造为经济发展、城区建设、幸福生活协同推进的生活样板区。
“五基地”:
1.会展片区现代服务业基地。充分发挥国际会展片区聚人气、聚产业、聚总部的优势,以会展片区总部经济为引领,有效带动楼宇经济发展,吸引会展经济、房地产业、商务中心、金融服务、数字经济、高端技术等现代服务业实现地域上的聚集,促进服务业多元化发展,将会展片区打造为乌鲁木齐市乃至全疆总部经济发达、服务产业繁荣、基础设施完善的现代服务业基地。
2.南湖片区商贸流通基地。依托南湖片区区位和交通优势,强化家乐福商圈、华凌商圈和红山路体育用品商圈、南湖北路汽车销售商圈的辐射带动作用(南湖南、北路,克拉玛依东、西路),重点发展商业综合体、高端商务公寓、金融经济、通讯信息、批零商贸、汽车售后服务(4S店服务)、楼宇经济、儿童娱乐、体育用品购物、旅游购物、体验经济、电子商务等业态,打造城市居民休闲、旅游、购物、体验、娱乐的商业服务场所,构建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特色鲜明、业态集聚的“十字金街”商贸流通基地。
3.全产业链食品工业基地。结合食品产业园区位优势,围绕抓龙头、筑链条、建集群,优化园区产业布局,打造以龙头企业为引领、中小企业合作共赢的产业生态链和企业集群,推进以馕文化产业园、创博智谷产业园、天工绿色食品基地、酒文化产业园、江南王子·闲来美食文化产业园、食品包装材料产业园等为代表的特色“园中园”建设,推广“智能+”新型食品产业加工模式,逐步打造全疆全产业链食品加工基地。
4.乡村振兴示范基地。全面深化农业农村改革,激发农村发展动力活力,培育多元化农业经营主体,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以食品工业园农产品精深加工带动东部三村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实现“食品产业园+农产品生产基地”融合发展,促进农产品增值增效。以建设“旅游休闲度假的观光区,高品质生活康养服务区”为重点,大力发展旅游观光特色农牧业,深度挖掘乡村文化、民俗文化,积极推动农业与文化、旅游、休闲、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强化基层阵地建设,打造经济业态丰富、基础设施完善、文明进步和谐的乡村振兴示范基地。
5.河马泉现代化新城区建设示范基地。践行现代化城区建设新理念,高品质完善基础设施配套,高标准实施人文与自然景观融合的生态景观建设,强化以生态为本的城市功能融入,引导城市休闲旅游、康体养生产业聚集发展。高规格整合河马泉及周边高校资源,以高校科研创新和人才资源优势为依托,多措并举,精准发力,全力打造以科教文化、康体养生为核心产业,知识创新、休闲旅游为特色功能,生活居住、服务配套为基础功能的河马泉新区区域功能结构,努力将河马泉新区打造为生态环境优越、交通联系便捷、核心产能突出、服务设施先进的现代化城区建设示范基地。
“八大产业”:

强化总部经济、房地产业、文旅产业、商贸流通、康养产业、食品工业、数字经济、都市休闲农业八大核心产业对水磨沟区经济引领、支撑、带动作用,加快产业提档升级,促进产业协同发展,营造以产业发展带动城区兴旺,以城区繁荣促进产业壮大的良好格局,全力推进水磨沟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版权所有:新疆乌鲁木齐市水磨沟区人民政府 主办单位:水磨沟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单位:乌鲁木齐市水磨沟区电子政务中心 地址:乌鲁木齐市水磨沟区温泉西路131号

新ICP备05004364号

新公网安备 65010502000465号

网站标识码:650105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