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乌鲁木齐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简称《规划》)获国务院正式批复。
《规划》赋予乌鲁木齐“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的总体定位,将面向中亚西亚交往中心、国际商贸物流中心作为核心功能定位,为乌鲁木齐在全面深化改革新征程中开好局、起好步提供重大机遇与强劲动力。
《规划》是乌鲁木齐国土空间保护、开发、利用、修复的总纲领,是编制市级相关专项规划、下级国土空间规划的基本依据,对于实现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至关重要,更是描绘了乌鲁木齐至2035年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
《规划》目标明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统筹发展与安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围绕“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的总体定位,明确乌鲁木齐作为新疆首府、西部地区重要中心城市、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的性质,确定核心功能定位。
在优化空间格局方面,着力构建天山生态保护区、绿洲集聚发展区、荒漠保育修复区相协调的国土开发保护总体格局。坚持稳粮、优蔬、促畜、兴特色的发展方向,构建“三区两带”现代农牧业空间布局;强化绿洲生态空间的系统性与完整性,构建“一屏一带、多廊多点”绿洲生态空间格局;推动城镇集约高效发展,形成“一城三区、三轴三组群多点”城镇空间发展格局,中心城区呈“一区五片多组团”的城市空间结构。
在完善治理机制方面,建立全域覆盖的规划编制传导体系,通过明确区(县)指引、划定详规单元,确保总体规划战略目标、底线管控、空间格局等逐级落实。制定近期行动计划,梳理交通、能源、水利、文旅、乡村振兴等重大建设项目,保障落地。健全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实现国土空间规划全生命周期管理。
下一步,乌鲁木齐将维护规划的严肃性与权威性,抓好规划实施,健全“三级三类”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明确规划传导与管控机制,强化《规划》对其他各级各类国土空间规划的支撑、协同与约束指导,完善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确保“一张蓝图绘到底”。
《乌鲁木齐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彰显城乡自然与文化特色,健全文化遗产与自然遗产空间保护机制,亮点频出,细节丰富。
筑牢天山生态屏障,强化北部荒漠绿洲交错带防风固沙生态功能,保护修复乌鲁木齐河、水磨河、头屯河、白杨河等河流生态系统;严格保护优质牧草地,加强退化耕地和盐碱地综合治理,保障现代都市农业空间需求;完善城市功能结构和空间布局,协调产业布局、综合交通、设施配置和土地使用,优先保障先进制造业、商贸物流和冰雪经济发展的空间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在文化与自然遗产保护方面,彰显城乡自然与文化特色,健全文化遗产与自然遗产空间保护机制。整体保护水磨沟、南山等风景名胜区。同时,加强对乌拉泊古城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
在宜居城市打造方面,将统筹城乡公共服务设施布局,完善各民族互嵌的城乡生活圈,推动职住平衡。加大城市周边荒山绿化与治理力度,完善多层次公园绿地体系,营造宜业、宜居、宜乐、宜游的人民城市。
来源:乌鲁木齐晚报 编辑:孙超 一审:梁丹丹 二审:伏晓岚 三审:高媛